您的位置:首页

梁光华:从培训表现看企业文化

2015-07-27

作为培训讲师,我很容易在培训过程中观察到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方面的自然流露,这比看口号和经过精心准备的活动表现来观察企业文化更准确。

以上课时间为例,有的企业说几点开始就能几点开始,而有的企业会一再跟我商量:“不好意思,我们再等10分钟吧,可能今天路上比较堵车......”

以下我不打算对企业文化进行完整的、系统性的总结,仅对一些有意思的、比较特别的方面作总结,并且简单归纳对另外一些企业的印象。


 

淘宝

一 拿到淘宝培训人员名单我就很惊讶,参训人员名单上不是写着“张三”、“李四”,而是“仪琳”、“家洛”、“朱聪”、“婉清”、“哲别”、“念慈”、“绾 绾”等。我一问才知道,这些名字并不是他们专门为这次培训而起的,在他们的工作邮件中、会议中和日常称呼中都是这么叫的,这是他们的工作用名,当然就不会 称呼“经理”、“主任”、“X总”之类了。我的课前调研对象之一是“家洛”,他表现得务实而热情,提供了很多帮助,很希望培训能给他们的团队带来实在的提 高。

培训在淘宝公司进行,培训教室门外贴着房间名称:“万松书屋”(印象中如此),隔壁的会议室叫“桃花岛”。教室里的音响上贴着一张“禁令”:“表动音响,违者枪毙十遍!!!”

我白天在“书屋”里叫着“仪琳”、“念慈”的名字与她们热烈讨论,晚上在西湖边上的“金庸茶馆”喝茶,感觉很特别。喝茶时我问学员:在公司里马云也有一个“花名”吗?回答:“有,叫风清扬。”

根据我得到的多方面总体印象,淘宝表现出来的文化特点是:

武侠之风,不拘正统;轻松,认真。



 

万科

培训第一天早上,与万科培训负责人见面打招呼后寒喧两句:“梁老师,今天过来这儿这顺利吧?”

我也客套一下:“顺,就是刚才从地下二层停车场上来走错门了。”

第二天一早我刚到万科所在大厦的停车场入口,准备像昨天一样开进地下二层,保安过来对我说:“请问是梁老师吧?您停在旁边这个车位就可以了。”

我看到边上已经留好一个车位了,很惊讶,问:“你怎么知道是我?”

他笑笑,指指我的车牌。

我在与万科的培训相关人员进行课前讨论、课后总结甚至是中午吃饭相处时他们都让人很愉快。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个别人的个人风格所致,但后来发现万科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相近的风格,那这种企业文化的深入性和普及程度就让人觉得很可敬了。

地产界的同行一定听说过万科管理的优秀程度吧?读过冯伦的《学习万科好榜样》吧?万科的客户一定感受过万科服务的水准吧?

在培训中我有一个团队项目游戏,万科的成绩好到了让很多别的公司好奇的程度。

综合总结,万科文化:

规范化,精细化,认真,和谐。



 

亿阳

我 给亿阳已经做过12期实战演练式培训了,亿阳的全勤率、准时出席率是所有公司里最高的,一贯如此,没有一期例外。另外,课堂上的活跃程度让人强烈地感受到 亿阳人的积极心态。每期培训中都有不少学员在课间拿他们平时工作中的疑难项目来跟我讨论,如饥似渴地希望找到解决方案。

亿阳办公区域内墙上的宣传品是其文化的一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洗手间里的文化漫画和管理小启发,他们用小笑话、小故事或者至理箴言来影响员工的思维,如“热炉原则”、“收获就象天上落下的雨水,你能接到多少取决于你容器的大小”等。

综合总结亿阳文化:

热情,好学,上进,职业。



 

比亚迪

年轻,热情,忙碌。

外界很好奇比亚迪人是如何如此快速地取得这么耀 眼的成绩的,其实比亚迪的年轻人们同样也很想知道别的公司是怎么做项目的。这是我接触过的年轻人最多的公司,我在他们全国各地的“万人大食堂”几乎都吃过 饭。这么多经验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怎么做好他们的工作呢?一靠积极心态,二靠公司这些年来迅速建立、完善起来的体系制度。



 

周大福

学员个人方面: 热情、好学

团队方面:  轻松、合作

公司体制方面:  规范、严谨

中港不同地域文化可以在同一企业内完美融合;

员工对总经理的称呼不用称“X总”,而是类似“强哥”、“辉哥”、“伟哥”这样亲切的称呼;

在一次专门针对高层经理的培训中我安排了一个团队项目游戏,高层经理们失败了,而对比前几期他们的基层人员培训班同一个游戏成绩非常优秀,这些高层经理的自我检讨非常到位、深刻,几个发言的经理都说对自己很有启发。这让我更敬重这家公司。



 

其他

其他印象比较深刻的见闻:

中粮的“忠良书院”是个潜心学习的绝好地方!建筑内挂着很多优秀人员的素描,这都是请专业美术人员手工画的,旁边配以说明。这同样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棕榈园林的一帮年轻人非常开心、亲密无间。最后合影时他们不是齐唱“茄子”,而是“天麻”。这来源于他们某员工的一件趣事,也是文化的反映。

广东电信员工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务实

哈尔滨傲立信息,九年前培训过一次,今年又培训了一次,故地重游最大的感觉是上次培训后他们马上学以致用,这种精神比很多名企都强。

方正做培训时曾与他们的领导讨论过在项目经理选用上技术和管理哪个为重的问题。结论:相比而言,在方正更重技术,联想更管管理。其实不单在项目管理领域,整个企业管理方面也基本是这个特点。


 

反面例子

我 给一家法国企业做过几次培训,几次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培训通知要求9点上课,9点钟只来了不到一半人,其他人在9:05、9:10、9:15、 9:30、10:00等不同的时间点陆续来了。然后10点半休息,说好了10:45回来上课,结果又是在不同的时间点陆陆续续、稀稀拉拉地回来了。他们不 是不来,而是每天都用这种方式来上课。一名学员对我说:“对这种情况我也不习惯。我不久前在一家美国公司工作,来这儿以后发现我召集的会议没有一次能准时 开的,人到齐就更难了。给法国人发邮件他经常不是不理你就是休假去了。很无奈。”

这真是民族文化影响企业文化的典型。

 

最后,说一说喜欢中国文化的外企。

我接触过两家,一家是在北京生产巧克力的企业,另一家是安德里茨。 第一次去安德里茨就看见了他们那纯中国古典风格的厂房,白墙蓝瓦加飞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座大庙呢!会客室里摆着的也是八仙桌、红木椅。同行的人马上告诉 我:这风格是他们中国区老总指定的。这位老总是奥地利人,说着带奥味的英语,把很多单词的尾音都向上挑,一开始真的不太容易理解。不过他的中文名很容易记 住,是按中文的谐音起的:司马策!

[返回]